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://go.huanqiu.com/html/2014/europe_1203/6396.html"圖片說明:工人們忙碌在酸黃瓜生產線上。管克江攝 【環球時報駐德國特派記者管克江】德國影片《再見列寧》中有這樣一個情節:東德教師克里斯蒂娜昏迷后醒來,絲毫不知道兩德已經統一。她固執地堅持原有生活習慣,包括吃自己喜歡的施普雷森林產的酸黃瓜。她的兒女們為此四處奔走,鬧出了很多可愛的笑話。不久前,《環球時報》記者來到隸屬施普雷森林地區的魯本瑙市,感受了德國最知名食品品牌的生產全過程。 施普雷森林位于柏林東南100公里,森林密布,河流縱橫,人稱森林里的威尼斯。由于土壤肥沃,加上水源充足,當地生產的黃瓜香脆可口,制作成的酸黃瓜馳名歐洲。有統計顯示,德國入選歐盟的67種受保護原產地農產品中,施普雷森林酸黃瓜的知名度位居第一。 一片綠油油的農地里,一臺長著兩個大翅膀的卡車緩緩后退。翅膀略微離地,實際上是十多米長的鐵架子,每個架子上趴著20名工人,雙手麻利地采摘著黃瓜。黃瓜個頭都不大,多數只有大半個手掌長。黃瓜地的主人米希·萊因霍特說,施普雷森林地區種黃瓜已經有500年歷史。這里產的黃瓜在德國最有名,主要靠的是獨特的土壤和氣候。施普雷森林的黃瓜四月初開始盆栽,然后移植到薄膜地,再長到七月下旬,進入收獲旺季。萊因霍特說,今年氣溫有些波動,往年他能收獲1000噸,今年預計只有800噸。這里的黃瓜主要供應魯本瑙市七大腌黃瓜工廠。我們看到的一批被運到了幾千米外的厄斯特·克魯格曼工廠加工。 院子里,被送來的黃瓜先泡澡、再沖澡,然后送上生產線。輸送過來的玻璃瓶里,已經預先灌入了鹽、芥末粒和花椒粒。接著,工人們填入茴香、洋蔥等輔料,以及黃瓜,最后裝蓋。生產線的末端是一個檢測器,一旦發現蓋子不嚴實,就自動把瓶子頂到一側,再加工。瓶裝黃瓜最后進入高溫室,發酵之后,黃瓜就會自然產生酸味。厄斯特·克魯格曼工廠成立于1896年,是一個家族企業,現在已經傳到第四代。現在的掌門人馬蒂亞斯說,他們的產品嚴格按純天然標準生產,黃瓜要求當天采摘、當天加工、當天出廠,以保證新鮮度。盡管已經有更自動化的機器,馬蒂亞斯仍然大量采用人工。馬蒂亞斯說這是在保持傳統。《環球時報》記者注意到,工廠里不僅工人多數是中老年婦女,一臺洗黃瓜的機器顯然也有年頭了,四角和底部銹跡斑斑。這家伙有80歲了。我年輕的時候,它就在這里。陪同參觀的皮珀先生說,老機器越用越順手。 酸黃瓜裝瓶后,要放置4個禮拜后才能食用。根據填料的不同,酸黃瓜也可以有不同的口味。在另一家生產酸黃瓜的公司,《環球時報》記者看到貨架上林林總總有幾十種配方不同的酸黃瓜,有芥末黃瓜、辣根黃瓜、玉米黃瓜、蒜瓣黃瓜、蜂蜜黃瓜等。 施普雷森林協會地區辦公室主任魯茨·哈勃曼表示,施普雷森林地區經濟以農業為主,但曾經挖過煤礦,導致水源短缺、環境惡化。1990年,當地政府和民眾共同提出了建設生態施普雷森林的規劃。儲量豐富的露天煤礦被封存,變成了濕地和湖泊。第二年,施普雷森林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生態保護區。目前,這里的農產品75%按照有機標準生產,不施化肥、不灑農藥。 哈勃曼先生說,兩德統一之后,很多原西德企業看到施普雷森林酸黃瓜的品牌價值,紛紛在商標印上施普雷森林字樣,嚴重沖擊了本地黃瓜產品銷量。為此1995年當地成立了施普雷森林協會,只有經過認證的農場和企業才有資格打上施普雷森林商標。執行施普雷森林地區品牌認證制度后,當地農場和企業知名度和銷售量不斷攀升。魯本瑙市議員克里斯蒂·巴克表示,黃瓜創造的經濟產值并不算很大,但卻是魯本瑙最響亮的名片。關鍵字標籤:德國旅遊行程
花蓮旅遊提供花蓮旅遊,台東旅遊介紹,幫您行程規劃,讓您認識花東,花蓮,台東的美,想要來趟深度旅遊,來花蓮旅遊讓您滿載而歸 克羅埃西亞、北海道旅遊、巴里島自由行、歐洲旅遊、帛琉
公司簡介 │ 最新消息 │ 台東旅遊 │ 聯絡我們 │ 網站導覽 | 回首頁 奇寶網路SEO服務 版權所有 © All Rights Reserved